新闻头条

新闻头条

征程新启 共话教育 | 华珠艺术设计学院举办“院长面对面”交流座谈会
时间:2025-02-26 16:26:05

640

 




微信截图_20250226161857生成式AI规模化应用,打开了设计的新纪元,置身AI时代,设计的要素将被重置。设计是否应变?设计教育如何跟进这一变革?为深入剖析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近日,由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和新视界设计产业学院主办,艺术设计学院承办的“院长面对面”交流座谈会在学校图书馆一楼学术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座谈会以“AI 时代的设计”为主题,携手各大院校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教育,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连接设计的“产”和“学”,共赢AIGC


640


现场多位专家学者莅临,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导冯原,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门德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刘子川,上海立达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朱方胜,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欣、博士陈哲,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黄迅,广州南洋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倪进方,东莞城市学院创意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何帅等学科专家,以及华珠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何新闻,学院各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室主任共同参与本次座谈会。会议由院长何新闻主持。


640


会上,何新闻院长发表致辞。他提到,在当下AI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表示AI技术已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进了设计领域的每一个角落,从创意构思到作品呈现,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设计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此次座谈会旨在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各位院长能够畅所欲言,共同探寻艺术设计教育的新航向、新征程。


640


华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师万兆臻作“AIGC多模态大模型与商业应用培训”主题分享。万老师从AIGC概念解析及应用领域、AI大语言模型工具应用、AI绘画工具Midjourney应用、AI生成式音频工具应用、AI生成式视频工具应用、综合运用AI项目实践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AIGC技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所展现出的巨大潜力与多元应用场景。在概念解析部分,万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AIGC如何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各种类型的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让听众对这一新兴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对于AI大语言模型工具应用,她列举了多个知名的语言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它们在文本创作、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强大功能,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进行精准的模型选择与参数设置。在介绍AI绘画工具Midjourney时,万老师不仅展示了其令人惊叹的绘画效果,还详细讲解了创作过程中的提示词技巧、风格设定与画面优化方法,激发了在场人员对于AI辅助艺术创作的浓厚兴趣。而在AI生成式音频工具应用环节,她演示了如何利用Suno、网易天音、Stable Audio这些工具快速生成各种类型的音频内容,如背景音乐、语音旁白、音效等,为多媒体作品的音频制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


关于AI生成式视频工具应用,万老师通过Runway、可灵AI等操作软件分析,重点阐述了视频生成的原理、模板套用与个性化定制的要点,以及如何将AI生成的视频元素与传统视频制作手法相结合,打造出更具创意与吸引力的视频作品。最后,在综合运用AI项目实践部分,万老师分享了团队制作的作品《昭君出塞》和学生课程实践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项目从创意构思、技术选型到实施落地的全过程,让大家深刻体会到AIGC技术在艺术设计创作中的应用价值与广阔前景。万老师表示,AIGC为学院师生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教学、学习与创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方法指引,也为他们日后在相关行业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来自不同院校的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们围绕主题,各抒己见。


朱方胜教授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AI与艺术的交融。他提到,在AI生成的海量设计成果中,我们应更加关注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当代文化逻辑转变。郑教授进一步阐释道,大模型如同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创意富矿,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学生们需要通过多运用大模型,与其不断对话,从而学习到更为丰富多样的设计思路与表现形式。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设计行业的工具和手段也在持续更新换代,在运用科技时要树立“方向正确、理论坚持、善于思考”的意识,通过不断尝试新的模型与工具使用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郑欣教授将话题聚焦于AI时代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他表示,AI技术的进步发展使设计行业的岗位、环节和周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那些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基础设计岗位正逐渐被智能算法所取代,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能够深度理解用户需求、精准把握设计趋势、熟练驾驭AI工具进行创意创新的复合型设计人才的需求急剧攀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进行革新,除了保留和优化传统设计课程中的精华部分,如设计美学、色彩理论、造型基础等,还应当新增一系列与AI技术紧密相关的课程模块。


倪进方教授则针对职业教育中的艺术设计教育与AI结合发表见解。他指出,广州南洋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适应AI时代的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方面,注重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他还强调,职业教育要关注AI技术在新兴设计领域的应用趋势,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设计等,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黄迅教授从工具理性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AI在艺术设计领域的角色与影响。他指出,AI本质上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其在设计中的应用遵循着特定的逻辑与规律。在当下,AI凭借其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高效的算法生成机制,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为设计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设计元素、创意灵感以及初步的设计方案框架。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将AI视为一种简单的自动化设计工具而过度依赖,艺术设计师生在运用AI时要保持清醒的认知和自主的判断,避免陷入盲目跟从AI生成结果的误区。


门德来教授进一步补充阐释观点:从工具理性的长远视角深入审视,需重视AI工具为设计行业生态以及设计师职业发展轨迹所蕴含的潜在变革性影响力。在这一全新格局下,设计师在“思想、文化、设计思维” 这三个关键层面,迫切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掌握AI工具的运用之道。设计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设计观念的束缚,而应积极接纳AI所带来的创新思维模式冲击,重新塑造自身的设计思维架构,以更加开放、多元且具前瞻性的思想体系,借助AI工具深入挖掘不同文化的内涵与精髓,与AI工具协同作战,去探索设计与科技融合的无限可能。


何帅教授从创意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角度,探讨如何构建适应AI时代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他结合学校在教学与实践研究经验,着重阐述AI技术在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他通过分享学校建设的虚拟实验室,以及相关课程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如开展基于AI协同设计的项目式教学,在这类课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利用AI具进行创意发散,然后再整合团队智慧进行设计深化,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设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他强调,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帮助学生在与AI的互动中,找到自身设计价值的独特定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设计软件与AI平台的整合运用能力,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


陈哲博士在发言中提到,AIGC对艺术设计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教学资源和工具,还推动了教学模式、创作实践、作品评估与展示、教育思维、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限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平衡。


在悉心聆听专家们的精彩发言与深刻见解后,李喻军教授、童小明教授以及胡小平教授共同聚焦于艺术理论与设计教育之间的紧密关联,并结合学院当下的实际状况提出,在AI浪潮汹涌而至的大背景下,艺术理论的教学不但不应被削减或边缘化,反而应当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地位,实现全方位的强化与富有创新性的变革。艺术理论宛如一座坚实的灯塔,能够为莘莘学子在设计创作的漫漫征途中筑牢不可或缺的思想根基、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在艺术设计的个性化和逻辑性上精准地指引审美方向。他们强调,在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要大力鼓励学生以艺术理论为坚实导航,对AI 生成的设计方案展开批判性评估与系统性优化。


而在讨论环节,与会者一致认为,对AI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与应用需保持批判性继承、创新性发展的态度。


640


最后,何新闻院长对此次交流会进行总结。他表示,通过各位院长、教授们的精彩分享与深入探讨,大家对AI时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创新路径有了更为清晰、透彻的认识。这不仅为华珠艺术设计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路与方向,也为整个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在AI浪潮中的前行点亮了明灯。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深入推进艺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创新。


展望未来,他坚信在各大院校的携手努力下,华珠艺术设计教育必将在AI时代迎来全新的辉煌。培养出能够熟练驾驭AI技术,秉持深厚艺术理论素养与独特创作个性的新一代艺术设计人才,为推动艺术设计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开创出属于AI时代艺术设计的崭新篇章,让艺术与科技在深度融合中实现人类审美与创造力的新跨越,为社会的文化繁荣与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学院地址: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办公室地址: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1栋102、106室
招生电话:020-87991131
监管电话:020-87990711
版权所有: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粤ICP备11088286号

020-87991131

在线咨询

在线报名